「強化董事會職能」係健全公司治理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很多人會問如何才能讓董事會運作更有效能,進而使董事們能更成功履行職務。本文將就勤業眾信所屬之德勤全球(Deloitte)公司治理專家,針對歐美董事會實務上常見的現象,所提出建言中,摘錄部分供參考,並同時考量台灣實務運作上較常見的八大應注意事項,提醒大家為提高董事會運作效能,應避免下列事項:
避免簡報泛濫
簡報可以讓董事們充分瞭解每一項議案,但不應是簡報占據整個董事會時間,如果簡報一個接一個,董事們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實質的討論,整個董事會的大部分時間,應該針對公司所面臨的關鍵策略性議題深入及充分討論。前提是公司應事前(至少七日前)提供足夠的會議相關資料給董事們,且董事們應該要在開會前仔細閱讀相關資料。董事們可能會說,那會有時間事前詳細閱讀資料,但試想許多交易動輒上百億元,部分議案很可能對公司未來生存發展有重大影響。要在短短幾十分鐘內決策,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料及更充分的討論及溝通。
避免低估守法重要性
對於各項法令及其相關規定的嚴格遵循是企業應塑造的文化,企業應極端重視如何建構一個具有倫理道德的文化,及一套如何有效落實遵循的機制。董事會在任何決策時,及每一位董事的行為,都必須遵守最高道德標準並承諾遵循各項法規,進而使經營團隊及全公司上下均加以重視,最終成為大家共同奉行的圭臬。相較於歐美國家對法令遵循的重視程度,台灣應該尚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董事會及經營團隊如何以身作則,造成上行下效風行草偃,有賴各大企業共同努力。
避免延後討論接班
在歐美接班計畫係董事會之主要職能之一,由於法規不斷推陳出新及外在環境瞬息萬變,每次董事會通常都有一大串的議題要討論,往往便會把接班計畫的議題一延再延。董事會應將接班規劃視為持續性的流程,隨著公司的發展可能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技能的領導團隊,董事會應確保培養領導團隊的管道持續暢通,且有足夠的機會可以接觸到新生代的領導人。
接班繼承,在中國社會,一向是最幽微、隱晦的議題,且多半由創辦人或董事長來欽點。依據2009年9月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台灣前30大企業中有40%尚未擬妥接班計畫,且目前台灣僅有少數董事會下設提名委員會,認真面對處理這項議題,更突顯其嚴重性。依據國外的研究發現,有明確接班布局的企業,長期經營績效明顯優於沒有明確接班布局的企業,因此接班計畫應視為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議題,認真面對。(上)
(作者是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常務理事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董事長)
【2009/12/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