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大陸翻盤-兩岸掀搶稅大戰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林庭瑤/台中報導】兩岸掀起搶稅大作戰,海陸高層昨(22)日表示,大陸原本同意在一些稅目採「就籍」原則,卻臨時翻盤要採「就源」原則,恐將使得台灣政府1毛稅也課不到,為兩岸租稅談判增添變數。

「就籍」原則是指,政府可就母公司海外長期投資所得課徵稅收;「就源」是指企業在那裡賺錢,就在那裡繳稅。近年來,大陸多次透過反避稅反租稅協定措施,大幅伸展課稅權,這也讓我方擔心,將會限縮台灣的課稅權。

據瞭解,在第四次江陳會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到福州與大陸海協舉行第一次預備性磋商時,兩岸已就部分關鍵項目將採取「就籍」原則,達成共識,但大約在上周五(18日)海協會先遣團來台前,突然翻盤,要求改成「就源」原則。

知情人士說,大陸近年來積極實施反避稅措施,包括認定只要在大陸具有實際管理機構的外商,舉凡接單在大陸或是整個經營團隊都在大陸,就要被當成「居民企業」,必須就大陸境內來源所得課稅。

今年10月底,大陸也推出601號文,作為反租稅協定大幅使用的補充。該規定推出「導管公司」概念,指的是雖在登記地所在國家滿足公司成立的法律要求,但不從事製造經銷管理等實質性經營活動,都無法享受5%股利匯出所得稅優惠。

我方官員認為,兩岸經貿互動有其歷史因素,使得我多數台商都是透過境外第三地間接投資大陸,依照兩岸情況,台灣母公司往往都是透過境外控股公司實質控制大陸子公司,一旦全數適用大陸的反避稅反租稅協定濫用條文,將使得政府1毛錢也課不到。這對愈趨緊絀的國庫而言,絕對不是好消息。兩岸搶稅,導致原訂在四次江陳會中要洽簽的四項協議重頭戲-租稅協議,意外破局,僅洽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三協議,協議四缺一。

只是兩岸兩會都相當有默契將原因歸咎在「技術問題」上。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若干技術層面安排有特殊性,希望有更多的交換意見;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則說,兩岸租稅協議很專業、複雜度很高,也涉及可操作性,還需要一些時間。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