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寰宇法務/兩岸互相投資併購-前景可期

隨著台灣於1987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再自台灣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的經貿關係日趨緊密,但似乎多屬於單向運作。終於在去年4月26日「第三次江陳會談」,兩岸對陸資來台達成了共識。

為了落實及推動此一共識,早先於此,大陸已於2008年底發布「關於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項目管理有關規定之通知」,將台灣列入大陸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之一;台灣則在兩岸關係條例下分別訂立了「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營利事業在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並自去年6月30日起正式接受陸資來台投資之申請。儘管自去年6月開放陸資來台迄今,金額尚稱有限,然從以下現象觀察,兩岸互相投資併購應是前景可期。

大陸方觀察,大陸近幾年在其政策大步「走出去」引領下,除開台灣因在過去尚未開放外,對外併購的腳步完全踐行「走出去」的戰略遍及世界各國。據相關的參考數據顯示,歐美等傳統併購企業所在的國家因受金融海嘯影響,併購金額呈現普遍性衰退下,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預估2009年之國際併購金額將較2008年下滑約56%,惟大陸相較於前年同期反倒是逆勢成長,去年前三季對外投資的數字達328.7億美元。投資的產業則以原物料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為主。

再從台灣方面而言,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在開放以後,縱令歷經不同的政策管控,台灣企業基於同文同種之優勢,再加地利之便,以及人力需求等因素下,大陸早已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最主要地區,累計金額已占對外投資總額逾五成。近來隨著大陸產業政策的調整,整體投資環境的轉變,如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實施,台商也逐漸轉型從外銷導向轉而注意及大陸的內需市場。併購不啻是切入市場的捷徑,近幾年來如銀行業參股百貨、食品、汽車等產業的合資併購,也驗證了大陸這個新興市場堀起對台灣企業布局型態的影響。

雖然海峽兩岸互相投資併購政策開放將屆半年,惟兩岸的企業尚未見較具規模或指標性之投資案,一方面恐與雙方當前政策有關,不可否認地,雙方企業亦還在投石問路階段。惟暫且擱置政治因素不論,大陸改革開放迄今,經濟規模日益龐大,從當初的世界工廠,也逐漸成為全球各企業爭相競逐的世界市場

就以汽車工業為例,大陸全年預估的銷售量將達1,300萬輛,將繼續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國。而台灣產業歷經多次成功轉型,憑藉著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佐以日新月異的研發能力,再加以最近這十餘年來在全球布局的思維與經驗。兩岸企業如何掌握此次開放的契機,藉由互相的投資、併購,擴大雙方的觸角,在相輔相成下,共同經營大中華地區的市場,進而攜手合作開拓全球市場,應是兩岸併購發展的目標。

(作者是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事務所立場。)
【2010/01/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